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 ,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 ,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
1.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
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央视新闻客户端】
网上有关“数学小报资料”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数学小报资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数学家的故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 ,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 ,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 、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 ,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 ,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 ,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 ,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
徐瑞云 ,1915年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务本女中读书。徐瑞云从小喜欢数学,读中学时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 ,1932年9月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当时,浙大数学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钱宝琮、陈建功和苏步青 。此外,还有几位讲师 、助教。数学系的课程主要由陈建功和苏步青担任。当时数学系的学生很少 ,前一届两个班学生共五人,她这届也不过十几人 。
泰勒斯(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来到埃及,人们想试探一下他的能力 ,就问他是否能测量金字塔高度.泰勒斯说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法老必须在场.第二天,法老如约而至 ,金字塔周围也聚集了不少围观的老百姓.秦勒斯来到金字塔前,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每过一会儿,他就让人测量他影子的长度 ,当测量值与他身高完全吻合时,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处作一记号,然后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这样,他就报出了金字塔确切的高度.在法老的请求下 ,他向大家讲解了如何从“影长等于身长 ”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相似三角形定理.
阿基米德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 ,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 ,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 。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 ,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 ,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 。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 ,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 ,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 ,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关于无理数的发现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世间任何数都可以用整数或分数表示,并将此作为他们的一条信条.有一天,这个学派中的一个成员希伯斯(Hippasus)突然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是个奇怪的数,于是努力研究,终于证明出它不能用整数或分数表示.但这打破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于是毕达哥拉斯命令他不许外传.但希伯斯却将这一秘密透露了出去.毕达哥拉斯大怒,要将他处死.希伯斯连忙外逃,然而还是被抓住了,被扔入了大海,为科学的发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希伯斯发现的这类数,被称为无理数.无理数的发现,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数学史
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萌芽;体系的形成;发展;繁荣和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
原始公社末期 ,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 ,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到原始公社末期,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 。
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和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图案,半坡遗址的房屋基址都是圆形和方形。为了画圆作方,确定平直 ,人们还创造了规、矩 、准、绳等作图与测量工具。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这些工具 。
商代中期,在甲骨文中已产生一套十进制数字和记数法 ,其中最大的数字为三万;与此同时,殷人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甲子、乙丑 、丙寅、丁卯等60个名称来记60天的日期;在周代,又把以前用阴、阳符号构成的八卦表示八种事物发展为六十四卦 ,表示64种事物。
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提到西周初期用矩测量高 、深、广、远的方法,并举出勾股形的勾三、股四 、弦五以及环矩可以为圆等例子。《礼记·内则》篇提到西周贵族子弟从九岁开始便要学习数目和记数方法,他们要受礼、乐、射 、驭、书、数的训练 ,作为 ”六艺”之一的数已经开始成为专门的课程 。
春秋战国之际,筹算已得到普遍的应用,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 ,这种记数法对世界数学的发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个时期的测量数学在生产上有了广泛应用,在数学上亦有相应的提高。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正名和一些命题的争论直接与数学有关 。名家认为经过抽象以后的名词概念与它们原来的实体不同,他们提出”矩不方 ,规不可以为圆 ”,把”大一”(无穷大)定义为 ”至大无外”,”小一 ”(无穷小)定义为”至小无内”。还提出了”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等命题。
而墨家则认为名来源于物,名可以从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反映物 。墨家给出一些数学定义。例如圆 、方、平、直 、次(相切)、端(点)等等。
墨家不同意”一尺之棰”的命题 ,提出一个 ”非半”的命题来进行反驳:将一线段按一半一半地无限分割下去,就必将出现一个不能再分割的”非半 ”,这个”非半”就是点。
名家的命题论述了有限长度可分割成一个无穷序列 ,墨家的命题则指出了这种无限分割的变化和结果 。名家和墨家的数学定义和数学命题的讨论,对中国古代数学理论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秦汉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和文化均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正是形成于这个时期 ,它的主要标志是算术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以及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著作的出现 。
《九章算术》是战国、秦 、汉封建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就其数学成就来说,堪称是世界数学名著。例如分数四则运算、今有术(西方称三率法)、开平方与开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数值解法)、盈不足术(西方称双设法) 、各种面积和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 、勾股形解法(特别是勾股定理和求勾股数的方法)等 ,水平都是很高的。其中方程组解法和正负数加减法则在世界数学发展上是遥遥领先的 。就其特点来说,它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
《九章算术》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采用按类分章的数学问题集的形式;算式都是从筹算记数法发展起来的;以算术、代数为主,很少涉及图形性质;重视应用 ,缺乏理论阐述等。
这些特点是同当时社会条件与学术思想密切相关的 。秦汉时期,一切科学技术都要为当时确立和巩固封建制度,以及发展社会生产服务 ,强调数学的应用性。最后成书于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排除了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中出现的名家和墨家重视名词定义与逻辑的讨论,偏重于与当时生产 、生活密切相结合的数学问题及其解法 ,这与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是完全一致的。
生活中的处处存在的数学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 ,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 ,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 ,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 ”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 ,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 ,就觉得不对劲 。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 ,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 ,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 ,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 ,94.5×2=189(千米) 。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 ,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 ,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
趣味的数学题目
1.用1,2两个数总共可排出11,12,22,21四个两位数。
2.用1,2,3三个数字总共可排出__27___个三位数。
3.用1,2,3,4四个数字总共可排出___4^4_____个四位数 。
4.家用弹子锁的锁心是用5根长短不一的金属圆柱棍制成的,试问:用这种金属圆柱棍制作的门锁中 ,没有相同钥匙的门锁共有__5^5__把。
5.若锁心是用10根长短不同的金属圆柱制成,那么没有相同钥匙的门锁有___10^10___把。
观察下列各组算式,探求其中规律 ,用含有自然数n的式子表示你的发现 。
(1)2×2=4
1×3=3
(2)5×5=25
4×6=24 ...
(3)(-2)(-2)=4
(-1)(-3)=3
....
____n*n=(n-1)*(n+1)+1____________
____(-n)*(-n)=(2-n)*(1-n)+1____________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60° ,∠B=∠D=90°,BC=11,CD=2,求对角线AC的长。
∠CAD=β,∠CAB=60°-β
DC/AC=sinβ,BC/AC=sin∠CAB=sin(60°-β)
AC=DC/sinβ=BC/sin(60°-β) 代入BC=11,CD=2
通分(子)得 22/11sinβ=22/2sin(60°-β)
11sinβ=2sin(60°-β)=√3cosβ-sinβ
得tanβ=√3/12,又CD=2 ,得AD=8√3
由勾股定理得AC=14
写的这么辛苦给点分拉.
怎么写数学趣味小报?初一的
内容可以是一些数学小故事,或是一些巧算的奥数题
故事可以参考如下: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 、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他小时候回家后无事 ,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 。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 ,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 。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 ,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 ,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 ,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 ,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 ,听了没有理他 。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 ,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 ,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 ,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 ,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 。经这样一改 ,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 ,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 ,全部用光 。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 ,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 ,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 。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1)与数学相关的趣味性小报
主要内容有:趣味故事、数学知识、数学家故事等。 可以使用手抄报 、电脑打印、剪贴报 ,出奥数题等形式 。
(2)复习整理小报
主要内容有:易错题整理,重点内容复习,例题整理等。 可以使用手抄报 ,电脑打印,剪贴报,等形式。 数学小报要求较高 ,难度较大,学生最好与家长一起完成。 但不能形式单一,要利用所学知识 ,不要一味、刻板地去模仿老套的形式 。
制作小报的素材:
(1)数学小故事
1.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 ”。)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2.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 ,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 。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 ,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 3.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 ,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 。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 ,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4.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 ,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 ,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 ,但却和原来一样”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5.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 ,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6.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 ,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 ,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 ,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 ,求出π在7.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 ,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 ,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 ,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8.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 ,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 ,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 ,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 。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9.高斯,德国著名数学家,并有“数学王子”的美誉 。小时候高斯家里很穷,且他父亲不认为学问有何用 ,但高斯依旧喜欢看书,话说在小时候,冬天吃完饭后他父亲就会要他上床睡觉 ,以节省燃油,但当他上床睡觉时,他会将芜菁的内部挖空 ,里面塞入棉布卷,当成灯来使用,以继续读书 ,高斯有一个很出名的故事: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1+100,2+99,3+98……) ,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一年,高斯9岁 。 10.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 华罗庚的故事 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 ,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 ” “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只念过初中 。熊庆来惊奇不已 ,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 。几年之后 ,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2)生活中的数学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 ,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 。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 ,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 ”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 ,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 ,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 ,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 ,烙正 、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 ,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 ,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 。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 ,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 ,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 ,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 ,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3)数学小笑话
职业特点 三位科学家由伦敦去苏格兰参加会议 ,越过边境不久,发现了一只黑羊。 “真有意思,”天文学家谈论道 ,“苏格兰的羊都是黑的 。” “这种推断并不可靠, ”物理学家应道,“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苏格兰有一些羊是黑色的。” 逻辑学家马上接着说:“我们真正把握的只不过是:在苏格兰至少有一个地方有至少一只黑羊。” -------------------------------------------------------------------------------- 生死人数 英国诗人捷尼逊写过一首诗 ,其中几行是这样写的:“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死亡,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诞生…… ” 有个数学家读后去信质疑,信上说:“尊敬的阁下 ,读罢大作,令人一快,但有几行不合逻辑,实难苟同 。根据您的算法 ,每分钟生死人数相抵,地球上的人数是永恒不变的。但您也知道,事实上地球上的人口是不断地在增长。确切地说 ,每分钟相对地有1.6749人在诞生,这与您在诗中提供的数字出入甚多 。为了符合实际,如果您不反对 ,我建议您使用7/6这个分数,即将诗句改为:“每分钟都有一个人死亡,每分钟都有一又六分之一人在诞生......” -------------------------------------------------------------------------------- 数学家谈恋爱 数学家同女朋友在公园漫步。女朋友问他:“我满脸雀斑 ,你真的不介意?” 数学家温柔地回答:“绝对不!我生来最爱跟小数点打交道。 ” -------------------------------------------------------------------------------- 谁最吝啬 “你说,世界上谁最吝啬?” “当然是数学家 。” “为什么?” “他们是毫厘必争呀! ” -------------------------------------------------------------------------------- 统计学家 有个从未管过自己孩子的统计学家,在一个星期六下午妻子要外出买东西时 ,勉强答应照看一下4个年幼好动的孩子。当妻子回家时,他交给妻子一张纸条,上写: “擦眼泪11次;系鞋带15次;给每个孩子吹玩具气球各5次,每个气球的平均寿命10秒钟;警告孩子不要横穿马路26次;孩子坚持要穿过马路26次;我还想再过这样的星期六0次。” 查票 老教授搭乘火车旅行 ,列车长前来查票时,他竟找不到票,老教授急得满头大汗 ,列车长说:找不到就算了,再补张票好了 。 老教授:这怎么可以,找不到那张票 ,我就不知道我要去哪里啊! -------------------------------------------------------------------------------- 碑文的奥秘 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的著名数学家刁藩都,人们只知道他是公元3世纪的人,其年龄和生平史籍上都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 ,在他的墓碑上可以得知一二,而且它告诉人们,他终年是84岁。 刁藩都的墓碑是这样的: 刁藩都长眠于此 ,倘若你懂得碑文的奥秘,它会告诉你刁藩都的寿命。诸神赐予他的生命的1/6是童年,再过了生命的1/12,他长出了胡须 ,其后刁藩都结了婚,不过还不曾有孩子,这样又度过了一生的1/7 ,再过5年,他获得了头生子,然而他的爱子竟然早逝 ,只活了刁藩都寿命的一半,丧子以后,他在数学研究中寻求慰藉 ,又度过了4年,终于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 -------------------------------------------------------------------------------- 不是洗澡堂 德国女数学家爱米·诺德,虽已获得博士学位 ,但无开课“资格”,因为她需要另写论文后,教授才会讨论是否授予她讲师资格。 当时,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十分欣赏爱米的才能 ,他到处奔走,要求批准她为哥廷根大学的第一名女讲师,但在教授会上还是出现了争论。 一位教授激动地说:“怎么能让女人当讲师呢?如果让她当讲师 ,以后她就要成为教授,甚至进大学评议会 。难道能允许一个女人进入大学最高学术机构吗? ” 另一位教授说:“当我们的战士从战场回到课堂,发现自己拜倒在女人脚下读书 ,会作何感想呢?” 希尔伯特站起来,坚定地批驳道:“先生们,候选人的性别绝不应成为反对她当讲师的理由。大学评议会毕竟不是洗澡堂!” -------------------------------------------------------------------------------- 终生只能单身 德国杰出的自然学家亚历山大·洪堡德在喀山拜访俄国非欧几何学的创建者罗巴切夫斯基时 ,他问数学家:“为什么您只研究数学呢?据说您对矿物学造诣很深,您对植物学也很精通。 ” “是的,我很喜欢植物学 ,”罗巴切夫斯基回答说,“将来等我结了婚,我一定搞一个温室……” “那您就赶快结婚吧 。 ” “可是恰恰与愿望相反,植物学和矿物学的业余爱好使我终生只能是单身汉了。” -------------------------------------------------------------------------------- 求职记趣 陈立言去应征一份工作。经理问他道:「你要求多少工资一年?」 「以我的工作能力 ,应值年薪一万八千元 。」陈立言道。 经理注视了他一会才说:「值年薪一万八千元?你计算清楚没有?一年只有365天,你每天睡觉花了八小时,则一年共花去122天。365天减去121天 。再者 ,你每天除山作外有八小时是休息及娱乐的,即一年共有122天。那么,243天减去121天了 ,只余下121天了。但是,一共有52个星期,星期天不用上班 ,因此121天减去52天便剩下69天。同时,逢星期六下午是放假的,则一年一共26天 ,所以69天减去26天余下43天 。再减公司给予的两星期年假只剩下29天。别忘了每天有一小时午餐时间即一年是15天。用29减15余下14天 。再除去新历年 、旧历年、中秋节、复活节 、感恩节以及圣诞节等等公众假期共10天,这就是说,一年只工作4天。你认为值一万八千元吗?」 醉酒者之言 郭文是个大妙人,但他嗜酒如命 ,每次喝酒,非整瓶不欢。一天,他又喝得半醉了 。他太太埋怨他已足足喝掉整瓶酒。 郭文闻言 ,微睁醉眼,一手拿起空瓶,一面摇头摆脑地说:「半瓶美酒 ,悲观者视之为空了一半,但乐观者却视为满了一半。无论悲观也好,乐观亦好 ,总是-----1/2瓶满的酒=1/2瓶空的酒 。然而,代数法则有云,用同一常数乘以等式两边 ,其值不变。那么,以2乘上式便得----1瓶满的酒=1瓶空的酒。由此而得,刚才你说我喝足一瓶满的酒岂不是说我根本没有喝酒吗?」 --------------------------------------------------------------------------------
(4)趣味数学题
1、两个男孩各骑一辆自行车,从相距2O英里(1英里合1.6093千米)的两个地方 ,开始沿直线相向骑行 。在他们起步的那一瞬间,一辆自行车车把上的一只苍蝇,开始向另一辆自行车径直飞去。它一到达另一辆自行车车把 ,就立即转向往回飞行。这只苍蝇如此往返,在两辆自行车的车把之间来回飞行,直到两辆自行车相遇为止。如果每辆自行车都以每小时1O英里的等速前进 ,苍蝇以每小时15英里的等速飞行,那么,苍蝇总共飞行了多少英里? 答案 每辆自行车运动的速度是每小时10英里 ,两者将在1小时后相遇于2O英里距离的中点 。苍蝇飞行的速度是每小时15英里,因此在1小时中,它总共飞行了15英里。 许多人试图用复杂的方法求解这道题目。他们计算苍蝇在两辆自行车车把之间的第一次路程 ,然后是返回的路程,依此类推,算出那些越来越短的路程 。但这将涉及所谓无穷级数求和,这是非常复杂的高等数学。据说 ,在一次鸡尾酒会上,有人向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提出这个问题,他思索片刻便给出正确答案 。提问者显得有点沮丧 ,他解释说,绝大多数数学家总是忽略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方法,而去采用无穷级数求和的复杂方法。 冯·诺伊曼脸上露出惊奇的神色。“可是 ,我用的是无穷级数求和的方法.”他解释道
关于“数学小报资料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京尚德]投稿,不代表天才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iacapp.com/yxfl/202503-3634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天才号的签约作者“京尚德”!
希望本篇文章《1分钟科普“17好友麻将有没有挂!详细开挂教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天才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您好:...